2015年巖土工程師考試《基礎知識》模擬試題3
發(fā)布者:網(wǎng)上發(fā)布
1.對單樁豎向承載力而言,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()。
A.取決于土對樁的支承阻力和樁身材料強度
B.一般由土對樁的支承阻力控制
C.一般由樁身材料強度控制
D.對于端承樁、超長樁和樁身質量有缺陷的樁,可能由樁身材料強度控制
2.有關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的正確敘述是()。
A.二級建筑物樁基應采用現(xiàn)場靜載荷試驗,并結合靜力觸探、標準貫人等原位調試方法綜合確定
B.三級建筑物樁基應根據(jù)靜力觸探、標準貫人、經(jīng)驗參數(shù)等估算,并參照地質條件相同的試樁資料綜合確定。當缺乏可參照的試樁資料或地質條件復雜時,應由采用現(xiàn)場靜載荷試驗確定
C.對二級建筑物樁基,如無原位測試資料時,可利用承載力經(jīng)驗參數(shù)估算
D.采用現(xiàn)場靜載荷試驗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,在同一條件下的試樁數(shù)量不宜小于總樁數(shù)的1%,且不應小于3根,工程總樁數(shù)在50根以內的不應小于2根
3.混凝土樁進行樁身承載力驗算時,下列()選項不正確。
A.計算軸心受壓荷載作用下樁身承載力時,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應考慮基樁施工工藝影響
B.計算偏心荷載作用時應直接采用混凝土彎曲抗壓強度設計值
C.計算樁身軸心抗壓強度時一般不考慮壓曲影響
D.計算樁身穿越液化層且受偏心受壓荷載的樁身承載力時,應考慮撓曲對軸力偏心距的影響
4.樁身露出地面或樁側為液化土等情況的樁基,設計時要考慮其壓曲穩(wěn)定問題,當樁徑、樁長、樁側土層條件相同時,以下四種情況中()抗壓曲失穩(wěn)能力*強。
A.樁頂自由,樁側埋于土層中
B.樁頂鉸接,樁端埋于土層中
C.樁頂固接,樁端嵌巖;
D.樁頂自由,樁端嵌巖
5.(略)
6.剛性矩形承臺群樁在豎向均布荷載作用下,下列()符合摩擦樁樁頂豎向分布力分布的一般規(guī)律。(注:N角、N邊、N中分別代表角樁、邊樁及中心樁上的豎向力)。
A.N角>N邊>N中
B.N中>N邊>N角
C.N邊>N角>N中
D.N角>N中>N邊
7.某工程采用泥漿護壁灌注樁,樁徑為800mm,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為4500kN,樁身混凝土按《建筑樁基技術規(guī)范》(JGJ94-1994)規(guī)定不得低于下列()個強度等級。
A.C15(抗壓強度設計值fc=7.5MPa)
B.C20(抗壓強度設計值fc=10MPa)
C.C25(抗壓強度設計值fc=12.5MPa)
D.C30(抗壓強度設計值fc=15MPa)
8.大直徑樁是指樁徑為()mm的樁。
A.>500
B.>600
C.>700
D.>800
9.采用擴底樁時,樁底端直徑D與樁身直徑d之比,*大不應超過()。
A.2.0
B.2.5
C.3.0
D.3.5
10.樁端全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,對碎石土,不宜小于()。
A.1d
B.2d
C.3d
D.4d
答案:
1.C 2.D 3.B 4.C 5.(略) 6.B 7.C 8.D 9.C 10.A
11.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021-2001),管道工程詳細勘察勘探點的布置,下列()不正確。
A.管道線路工程勘探點間距視地質條件復雜程度而定,宜為200~1000m
B.勘探孔深度宜為管道埋設深度以下1~3m
C.對管道穿越工程,勘探點宜布置在穿越管道的中線上;偏離中線*大不應大于3m
D.對管道穿越工程;勘探點間距應為100~200m,*少不應少于3個勘探點
12.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021-2001),廢棄物處理工程勘察的范圍不應包括()。
A.堆填場(庫區(qū))上游的水量是否充足,水質是否符合要求
B.堆填場(庫區(qū))初期壩相關的管線、遂洞等構筑物和建筑物
C.堆填場鄰近的相關地段
D.地方建筑材料勘察
13.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021-2001),廢渣材料加高壩的勘察工作布置,()是錯誤的。
A.可按堆積規(guī)模垂直壩軸線布設不少于三條勘探線
B.勘探點間距按100m布置
C.一般勘探孔應進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
D.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應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軟弱層
14.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OB50021-2001),垃圾填埋場勘察的巖土工程評價不宜包括()。
A.工程場地的整體穩(wěn)定性及廢棄物堆積體的變形和穩(wěn)定性
B.壩基、壩肩、庫區(qū)和其他有關部位的強度、變形及其與時間的關系
C.預測水位的變化及其影響
D.洪水、滑坡、泥石流、巖溶、斷裂等不良地質作用對工程的影響
15.核電廠的勘察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021-2001),不應包括下列階段
A.初步設計
B.詳細設計
C.施工圖設計
D.工程建造
16.邊坡工程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021-2001)勘察時,可不包括下列()階段。
A.可行性研究勘察
B.初步勘察
C.詳細勘察
D.施工勘察
17.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021-2001),在基坑工程的勘察中,()不正確。
A.勘察深度宜為開挖深度的2~3倍
B.勘察的平面范圍包括全部開挖邊界內的范圍
C.在深厚軟土區(qū),勘察深度和范圍尚應適當擴大
D.復雜場地進行地下水治理時,應進行專門的水文地質勘察
18.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021-2001),在對樁基礎進行勘察時,對土質地基勘探點間距的要求,()是錯誤的。
A.端承樁勘探點間距宜為12-24m
B.端承樁與摩擦樁勘探點間距宜使持力層層面高差控制在1~2m
C.摩擦樁勘探點間距宜為2035m
D.復雜地基的一柱一樁工程,宜每柱設置勘探點
19.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021-2001),對巖溶進行勘察時,()是不正確的。
A.可行性勘察應查明巖溶、土洞的發(fā)育條件,并對其危害程度及發(fā)展趨勢作出判斷
B.初步勘察應對場地的穩(wěn)定性和工程建設的適宜性作出初步評價
C.詳細勘察應對地基基礎的設計和巖溶治理提出建議
D.施工勘察應對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專門問題進行補充勘察
20.按《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287-1999),地下洞室初步設計勘察時,下述()說法不正確。
A.跨度大于20m的地下洞室為大跨度地下洞室
B.水頭大于300m的地下壓力管道為高水頭壓力管道
C.埋深大于300m的地下洞室為深埋洞室
D.應洋細查明壓力管道圍巖的巖體應力及地溫情況
答案:11.D12.A13.B14.B15.B16.A17.B18.B19.B20.D
21.按《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287-1999),進行水庫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時,下述()說法不正確。
A.水庫庫址勘察內容為滲漏,庫岸穩(wěn)定,浸沒及其他環(huán)境地質問題
B.峽谷區(qū)壩址河床鉆孔深度,當覆蓋層厚度小于40m,壩高小于70m時,應為1倍壩高
C.對溢洪道建筑物的主要巖土層應分層取樣試驗
D.各類天然建材的初查儲量不宜小于設計需要量的2倍
22.海港碼頭工程初步設計階段,碼頭不在岸坡明顯地區(qū),在確定勘探工作量時,其勘探線應首先考慮按下列()種方式進行布置。
A.平行碼頭長軸方向
B.平行碼頭短軸方向
C.垂直岸坡方向
D.平行岸坡方向
23.對建筑場地復雜程度的劃分除考慮對建筑抗震的影響、不良地質作用的發(fā)育程度、地質環(huán)境的破壞程度及地形地貌的復雜程度外,還應考慮()因素。
A.場地地層的物理力學指標
B.場地巖土層的厚度
C.水文地質條件
D.巖土層中地應力的分布及應力場特征
24.某一級建筑物(工程)位于簡單場地的三級巖質地基上,其勘察等級可劃分為()。
A.甲級
B.乙級
C.丙級
D.丁級
25.鉆探回次進尺為1.6m,采用75mm金鋼石鉆進,雙層巖芯管,采取的巖芯長度分別為2.4cm,5.8cm,10.2cm,24.2cm,8.7cm,9.6cm,18.9cm,14.7cm及碎塊狀、粉狀巖芯,按RQD指標該巖石應為()。
A.好的
B.較好的
C.較差的
D.差的
E.極差的
26.一鐵路隧道某段圍巖為硬巖,經(jīng)測試巖塊縱波波速為4.0km/s,巖體縱波波速為2.5km/s,按鐵路隧道圍巖分級標準,根據(jù)巖體完整程度,可將圍巖初步定性劃分為下列()個等級。
A.Ⅲ
B.Ⅳ
C.Ⅴ
D.Ⅵ
27.下列()選項的巖體結構類型不屬于《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287—1999)的巖體結構分類之列。
A.整體狀、塊狀、次塊狀結構
B.巨厚狀、厚層狀、中厚層狀、互層和薄層狀結構
C.風化卸荷狀結構和風化碎裂結構
D.鑲嵌碎裂結構和碎裂結構
28.按《公路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JTJ064-1998),深路塹詳勘時,下述()說法不正確。
A.重點問題為邊坡穩(wěn)定性問題
B.對規(guī)模大、條件復雜的工段應繪制1:200~1:500的工程地質平面圖
C.一般每100m應設1個控制性橫斷面,每個斷面至少應有3個勘探點,其中至少應有一個勘探點為鉆探孔
D.試驗內容包括所有物理及力學性質指標,應盡量取得全部參數(shù)
29.對于房屋建筑及構筑物的巖土工程勘察應分階段進行,按《巖土工程勘察規(guī)范》(GB50021-2001)的有關要求,符合施工圖設計要求的勘察應定名為()。
A.可行性研究勘察
B.初步勘察
C.詳細勘察
D.施工勘察
30.對于房屋建筑及構筑物的巖土工程勘察,在初勘階段勘察工作量的布置應符合一定原則,下列各原則中()是錯誤的。
A.勘察線應垂直于地貌單元、地質構造、地層界線布置
B.每個地貌單元均應布置勘探點
C.地形平坦地區(qū),可按網(wǎng)格布置勘探點
D.在建筑物的輪廓線上及中心點應布置勘探點
答案:
21.D22.A23.C24.B25.D26.B27.C28.D29.C30.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