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起裙子跨开双腿坐下去软件,他缓慢而有力的往里挺送,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,青草青草久热国产精品

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重溫血與火的革命歲月

2019-03-26 15:18:00 來源:魯網(wǎng) 大字體 小字體 掃碼帶走
打印

  

 

  魯網(wǎng)3月26日訊(記者 范金鑫)用乳汁救傷員的紅嫂明德英、舍子擁軍的方蘭亭、寧死不屈的呂寶蘭、永遠的新娘李鳳蘭……一幅幅圖片、一件件實物,見證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沂蒙革命史。3月26日,“新中國成立70周年·點亮沂蒙精神地標”主題活動一行來到沂蒙革命紀念館。在這里采訪團被沂蒙人民的英雄事跡震撼和感動,深切感悟到了軍民水乳交融、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。

  

 

  “最后一塊布,做軍裝;最后一口飯,做軍糧;最后一個兒子,送戰(zhàn)場”。在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臨沂被譽為山東的“小延安”。當時根據(jù)地420萬人,有21.4萬人參軍參戰(zhàn),120萬人次擁軍支前,有10.5萬名革命烈士獻出了寶貴生命,涌現(xiàn)出了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進 群體。

  

 

  在解說員帶領下,大家參觀了沂蒙革命精神展示、紅色影視教育、黨史陳列、沂蒙革命精神研究、群眾路線展示等展區(qū)。采訪團成員重 溫了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黨和人民軍隊為了沂蒙人民翻身解放拋頭顱、灑熱血的英勇事跡,沂蒙人民堅定信念跟黨走,挺身而出、投身斗爭的革命歷史。

  聽著革命故事,看著老照片,采訪團成員無不動容。革命勝利來之不易,沂蒙人民與黨榮辱與共、生死相依,繪就了輝煌壯闊的歷史畫卷;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鑄就的沂蒙精神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、血肉相連最真實的寫照。

  

 

  沂蒙革命紀念館由建筑設計大師程泰寧先生主持設計,設計方案外方內圓,建筑形式簡潔樸實,體現(xiàn)質樸高尚的沂蒙精神;暗紅色基座穩(wěn)扎大地,暗示沂蒙精神的革命根基;兩組支座承載建筑上部主體,象征著沂蒙精神對革命勝利果實的重要支撐;中間貫穿上下的紅色筒體 ,寓意著沂蒙精神中流砥柱的強大作用。

  英雄的事跡令人敬仰,榜樣的精神讓人追隨。采訪團成員紛紛表示,要牢記黨的光輝歷史,自覺踐行初心使命,將沂蒙精神融入血脈,當好紅色傳人,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。

 
責任編輯:董羽曦